游戏的特征?
一、游戏的特征?
1、游戏的六大特征分别是游戏是内部动机控制的行为;游戏是重过程、轻结果的行为;游戏是与探究不同的行为;游戏是一种模拟的、假装的行为;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行为;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
2、游戏是所有哺乳类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学习生存的第一步。它是一种基于物质需求满足之上的,在一些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遵循某种特定规则的,追求精神世界需求满足的社会行为方式,但同时这种行为方式也是哺乳类动物或者灵长类动物所需的一种降压减排的方式,不管是在出生幼年期,或者发育期,成熟期都会需要的一种行为方式。
二、养成游戏的特征?
养成游戏(Education Simulation),是一种游戏类型,属于模拟游戏的分支。“养成”是模拟养成游戏的核心元素。玩家需要在游戏中培育对特定的对象(人或动物),并使其获得成功。玩家可在其中获得成就感。因为不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所以叫模拟养成,也称模拟育成。类似的还有模拟经营类游戏等。
三、袋鼠跳游戏的特征?
这个游戏特征体现双脚连续跳能力以及协调性发展!
四、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
学前儿童的游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3)游戏是愉快的。
(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五、3岁幼儿游戏的特征?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是出自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在外部的要求和控制之下去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自行决定玩什么、和谁玩和怎么玩。
2.游戏是在假象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幼儿的游戏是真实生活与想象活动相结合的结果,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了其知识经验,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虚构性,幼儿的游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控制,可以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在游戏中表现出来。例如把小板凳当做小汽车,把小木棍当做手枪等。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不直接创造财富,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幼儿在进行游戏时更多的是注重游戏本身的过程,重点是去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是非生产性的。
六、儿童游戏的特征有哪些?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是出自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在外部的要求和控制之下去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自行决定玩什么、和谁玩和怎么玩。
2.游戏是在假象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幼儿的游戏是真实生活与想象活动相结合的结果,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了其知识经验,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虚构性,幼儿的游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控制,可以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在游戏中表现出来。例如把小板凳当做小汽车,把小木棍当做手枪等。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不直接创造财富,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幼儿在进行游戏时更多的是注重游戏本身的过程,重点是去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是非生产性的。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中获得愉快的体验。由于不受外部的控制,幼儿在游戏中是处于放松的状态,能够感受到轻松愉悦。
七、积木游戏的特征包括哪些?
一、小班年龄阶段建构游戏的特点:
1、材料选择的盲目性和简单性。小班幼儿在选择活动材料时比较单一,没有目的性
2、结构技能简单。小班年龄段幼儿在建构时一般都喜欢用的技能是铺长和垒高
3、易中断,坚持性差。小班孩子的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新奇、强烈,以及活动着的刺激物都能很容易的引起他们的注意,但不是很稳定。例如幼儿正在在“搭建房子”的游戏中,当她看到其他幼儿正在搭建一座“城堡”,她的注意力便一下转到“城堡”,而又去搭“城堡”了。
4、主题建构的无计划性。小班年龄段幼儿在建构游戏时,还不会预先想好所要塑造的形象,然后有目的的建构,他们往往对结构材料,结构动作感兴趣。幼儿建构游戏形式更多的是自由和模拟构造,往往喜欢独自或平行游戏。
二、中班年龄阶段建构游戏的特点:
1、能够根据建构物体的特性来选择材料。如中班年龄段幼儿在建构游戏“搭房子”时,幼儿能够根据房子的特点来选择材料。
2、建构技能主要以架空为主。叠高和架空是中班幼儿的两种主要技能。
3、愿意与同伴交流,坚持性增强。
4、有建构主题,但易变化。中班孩子经过幼儿园一年的教育,无意注意已进一步发展,注意范围扩大,比较稳定,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而且集中的程度也较高。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的结构活动逐渐有了主题,但还不稳定。
三、大班年龄阶段建构游戏的特点:
1、结构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持续性增强。
2、能合作选取丰富多样的材料进行建构。
3、能综合运用各种建构技能:平铺、垒高、架空、围合、封顶、对称、转向、穿越等。
4、能根据游戏情节需要,不断产生新的建构主题。
八、创造性角色游戏的特征?
创造性角色游戏的特点是:
①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不是简单的直接再现,而是将所积累的知识和印象加以随意改造,创造新形象。如,倒着骑在小椅子上,手扶椅背,小椅子便成了一匹马或是一辆汽车。
②游戏内容由儿童自己构思。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任意想象,确定游戏内容。如,幼儿在玩“公共汽车上”这个游戏时,不用老师的提醒,幼儿便会按照不同的角色要求去做,当售票员的幼儿会根据自己的角色确定游戏内容,他会报站名、卖票、给老人和抱小孩的乘客找座位等。
③游戏规则自然地反映了人们的行为规则和彼此的关系。如在玩“娃娃家”游戏中,妈妈应照顾孩子、做饭,姐姐有责任照顾弟弟、妹妹,父母接送孩子去幼儿园等。
九、从游戏可以观察的外显行为因素来分析游戏的特征?
是的,可以。
活动者即活动主体的表情、动作、言语、身份以及活动(操作)对象等通常是活动的外显因素。通过对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表情、动作、角色、言语、材料或玩具等外显行为的观察,可以认识游戏的特征。
(1)表情。表情是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皮亚杰就曾经用微笑作为游戏发生的标志,用以区分探究和游戏。
(2)动作。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对物体或游戏材料的使用往往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使用方式,具有非常规性、重复性和个人随意性的特点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4)言语。儿童的游戏往往有言语相伴随。注意倾听幼儿的言语,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
(5)材料。儿童的游戏往往依赖于具体的游戏材料或玩具来进行。儿童年龄越小,对游戏材料的逼真性程度要求越高。在研究中发现,许多大班幼儿用“玩就是玩玩具”来定义“玩”。在游戏中儿童的表情、动作、言语以及活动材料等构成了游戏的外部行为特征。这些行为特征作为一个整体,告诉我们“这是游戏”。
十、根据幼儿游戏的特征来阐述幼儿园教学如何游戏?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具体有四个特征其分别是:主动性、虚构性、愉悦性、具体性。
1.游戏具有主动性,是一种自发行为。表现为儿童自发进行游戏。
2.游戏具有虚构性,是一种假装行为。以过家家为例,儿童扮演爸爸妈妈。
3.游戏具有愉悦性,是一种娱乐行为。儿童通过游戏获得快乐。
4.游戏具有具体性,是一种具体行为。儿童通过具体的活动行为进行的。 以上这四个特征是根据相关的学前教育游戏理论总结得出的(譬如生活准备说、社会建构主义关于游戏的学说、认知发展论关于游戏发展的学说等),其中尤以皮亚杰为首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游戏上的体现为侧重。
上一篇:网吧玩什么游戏的最多
下一篇:盘丝洞惊魂游戏结局?
- 盘丝洞惊魂游戏结局?[01-10]
- 游戏的特征?[01-10]
- 网吧玩什么游戏的最多[01-10]
- 手机游戏《饥荒》全方位攻略指南:生存秘技与玩法解析[01-10]
- 掌上澳门这款手机游戏APP公平吗?[01-10]
- 小霸王烈火92小游戏[01-10]
- sc公司开发了一个游戏COC是部落冲突,那CR是什么?[01-10]
- 路由、网卡、跳ping、游戏延迟(终极解决方案)?[01-10]
- 中世纪王朝游戏秘籍?[01-10]
- y700游戏平板优缺点?[01-10]
-
绿茵信仰
2.9 Android
2024-04-13
-
NBA篮球大师
5 Android
2024-04-13
-
艾特足球
0.26 Android
2024-04-13
-
豪门足球风云
1 Android
2024-04-13
-
3D极限摩托
2.4 Android
2024-04-13
-
冠军台球
2 Android
2024-04-13
-
飞羽青春
1.1 Android
2024-04-13
-
超凡台球
1 Android
2024-04-13
-
最佳11人
5 Android
2024-04-13
-
网球传奇
2.23 Android
2024-04-13
-
狂奔的卡车
1.1 Android
2024-04-13
-
高尔夫挑战赛
1 Android
2024-04-13